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昨日公布的2月官方PMI和财新PMI双双回落至低点,表明当前经济下行风险较大,稳增长压力升温。
据
10号无缝管检测员检测,央行本周一宣布降准,被市场解读为释放宽松的明确信号。分析人士指出,下一步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力,财政政策力度有望加大,货币政策随时跟进配合。但长期来看,供给侧改革才是治本之策。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昨日联合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49%,创下4年多以来新低。同一天公布的2月财新制造业PMI也降至48%,创下5个月最低。
2月份PMI指数继续下降,表明当前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当前经济增长的趋势性特征还不明显,经济仍处于底部企稳过程中。从1-2月份的PMI指数来看,即将公布的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不会太乐观,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尽管PMI数据有所回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细分数据也反映出经济中的积极因素。
淡季就业保持稳定。从季节性规律来看,春节前后是企业人员流动较大的时节,今年2月份企业人员变化不大,从业人员指数回落0.2个百分点,保持正常波动。陈中涛指出,“从业人员指数走势表现,反映出供给侧改革没有明显增加就业压力。”
2月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均有明显回升,意味着节后市场交易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特别是,房地产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幅较大,升至58%以上的较高水平。
此外,今年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尤其是新兴消费市场持续走旺。数据显示,2月份,信息消费、网络购物消费以及旅游等行业指数水平较去年同期有进一步提升。
而对于未来制造业PMI表现,连平也持相对乐观态度。他指出,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宽松,信贷投放增长较快,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近期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回暖态势,不排除二季度制造业PMI会相应回升。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的调查也显示,企业对新年经济前景、市场形势充满信心,与之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在2月份大幅回升13.5个百分点。
据
10号无缝管检测员检测,
今年中国经济将呈“宽货币、弱经济”格局。为保持货币真正宽松,社会融资成本真正下降,货币宽松力度还需加大。预计年内央行仍会降准5次,降息1-2次。
其实,央行本周一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传递货币宽松的明确信号。而在此之前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上海会议上,央行首次将货币政策表述为“稳健略偏宽松”。
不过,由于货币政策边际效应递减,今年财政政策将成为稳增长的主力。积极财政政策有望加大力度,因此,提高赤字率势在必行。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中金公司、摩根大通等在内多家机构都预测今年赤字率有望提升至3%。
短期内,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力。长期来看,货币宽松和刺激只是治标,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改革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