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假结构性存款、“创新”存款产品高息揽储等现象,央行近期发文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并对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储出重手。
南都记者今日就从人民银行获悉,为加强存款利率管理,人民银行近期向各分支机构及主要金融机构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
控住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
根据《通知》内容显示,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并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
对此,央行表示,结构性存款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保底收益率,也就是银行承诺客户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其性质与一般性存款利率类似;二是挂钩衍生品产生的收益,取决于衍生品投资情况。但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明显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不利于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应予以规范。
近年来,结构性存款产品成了银行“揽储”的利器。根据央行披露的中资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截至2020年1月末,结构性存款的规模达到10.8万亿,比去年年末增长了1.2万亿元。
此前结构性存款作为创新存款品种,并未受自律机制关于存款利率上浮比例的限制。中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认为,此次将保底收益纳入每月自律监测范围,将实质封堵目前部分银行借结构性存款变相规避上浮比例限制的做法。
事实上,随着去年10月银保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后,结构性存款结构真实、表内管理和定价合理的监管方向更为明确。央行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全行业结构性存款压降1.3万亿至9.6万亿。
“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促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下降”,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此规定能够促进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下降,转向真结构,避免沦为高息揽储工具。未来结构性存款利率取决于挂钩标的实际表现,实际保底收益率有望明显下降。
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
《通知》显示,各存款类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规定,按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央行表示,对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由于其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的规定,也应予以规范。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就被叫停整改。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零售部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去年年底就收到通知要求暂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余额和新增客户,并对不符合规范的相关产品予以整改。
此次通过正式下发文件的形式,再度重申“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肖斐斐预计,部分银行前期开展的靠档计息活期产品、靠档计息定期产品在年内或将加速清退。
此外,《通知》还强调,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MPA,同时指导自律机制将上述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意味着,保底利率将受到约束。而定价行为作为MPA考核中两项“一票否决”指标之一,预计将有效推动各银行下阶段强化存款利率合规性的执行。